国际金融大亨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最近连续在英、美媒体上刊发两篇署名文章,对美国投资基金进入中国的决定提出批评和警告,引起广泛关注。
索罗斯本周刊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点名批评世界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进入中国的决定是个“错误”。
在此之前8月30日,索罗斯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在中国的投资者面临的是“黄粱美梦”。
这些文章并不是索罗斯首次就中国和习近平提出警告。两年前的2019年9月9日,索罗斯就曾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表示:“作为开放社会基金会的创始人,我感兴趣的是打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这一点甚至超过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心。”
中共喉舌《环球时报》于是给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贴上了“全球经济恐怖分子”的标签,这场针锋相对的交锋在两篇专栏文章中上演,凸显了他和北京关系的紧张度上升。
《环球时报》文章发表于9月4日,没有引用任何证据,指责这位对冲基金经理和慈善家向香港入狱的报社老板黎智英提供资金,支持该市2019年的反北京抗议活动。
索罗斯为《华尔街日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发表于9月6日,称总部位于纽约的贝莱德公司(BlackRock)最近在中国投资67亿元人民币(10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很可能会给该资产管理公司的客户带来损失。索罗斯写道,贝莱德的投资“危及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此前,索罗斯于8月30日在《金融时报》发表专栏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民营企业的打压已经“严重拖累了中国经济”,“可能导致崩溃”。
他说,包括MSCI的ACWI、ESG Leaders Index和贝莱德的ESG Aware在内的指数,“有效地迫使属于美国投资者的数千亿美元进入公司治理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中国公司——权力和责任现在由一个人(习近平)行使,他不对任何国际机构负责。”
这位亿万富翁敦促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将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限制在“实际治理结构既透明又与利益相关者一致的公司”。此前有报道称,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处置了所有的中国资产风险。
据报道,91岁的索罗斯拥有86亿美元的净资产,他资助的慈善机构开放社会基金会为全球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他与中国有着长期的爱恨情仇。
在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试图打破港币与美元的挂钩,但最终被香港政府打败,因为香港政府为了保护挂钩而对市场进行了大量干预。索罗斯当时被当地媒体冠以“金融鳄鱼”的绰号。
2001年9月,索罗斯被邀请访问中国,并在北京会见了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索罗斯在2009年10月对媒体说,中国应该挺身而出,成为全球经济新秩序的领导者。
2009年和2010年,他接受了多家中国媒体的采访,分享了他作为一个全球投资者的经验。
2016年1月,索罗斯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间隙对晚宴观众说,中国经济“硬着陆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
几天后,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警告索罗斯,不要妄想做空人民币,标题是《向中国货币宣战?”呵呵”》。作者坚定地表示,”索罗斯对人民币和港元的挑战不可能成功——对此,无须怀疑”。 不过《环球时报》的“经济恐怖分子”标签似乎是未经证实的指控。
2017年8月,一份要求宣布索罗斯为“国内恐怖分子”的请愿书在白宫网站上获得了超过10万个签名,指控他资助了美国的左派抗议活动。2018年11月,索罗斯被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指控在2013年盖茨公园抗议活动中支持和资助“恐怖分子”。
2019年1月,索罗斯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自由社会的“最危险的敌人”,因为他主持了一个高科技的监控制度。他说,“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专制政权,但它是最富有、最强大和技术最先进的政权”。
他说,不应允许中国的中兴和华为电信巨头主导世界5G基础设施的推广。
《环球时报》题为“这个全球经济恐怖分子在盯着中国!“的评论称,索罗斯之所以开始批评中国,是因为他在今年早些时候处置了他在腾讯音乐、百度和Vishop的所有投资后感到后悔。
它补充说,他的开放社会基金会资助了《人权观察》,它声称《人权观察》在香港和新疆最近的事情以及Covid-19大流行病的起源方面散布针对中国的”谣言“。
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环球时报》的评论称索罗斯与《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勾结,试图在2019年在香港发动一场“颜色革命”。它还将索罗斯描述为“世界上最邪恶的人”和“撒旦之子”。
过去几天,这篇文章被大陆网站广泛转载,并被香港和台湾媒体引用。
不过,尽管《环球时报》为长期以来围绕索罗斯的阴谋论发出了声音,包括他被指在非洲、东欧和东南亚引发“颜色革命”的隐秘之手,但更可能是他对贝莱德在中国的大量新投资和习近平的监管钳制的批评触动了对方的神经。
2021年4月,贝莱德主席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给股东的信中写道:“中国市场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帮助满足中国和国际投资者的长期目标”,并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帮助解决中国数百万人的退休挑战。
芬克说:“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继续向外国公司开放,贝莱德已经采取了有意义的行动来扩大我们的在岸业务,并回应我们客户的需求。”
去年8月,中国批准了贝莱德、新加坡国家投资者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富管理合资企业。今年5月,该合资企业获得了中国监管机构的许可,其中贝莱德拥有50.1%的股份,建行拥有40%的股份,淡马锡拥有9.9%的股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