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漂浮办公室:旨在防灾?

素有“低地之国”的荷兰,其第二大城市鹿特丹便有 90% 地区处于海平面以下。为应对无可避免的状况,这座荷兰第二大城一直做好应变措施,最近更建造出一座漂浮的办公大楼。

早在 1980 年代中期,荷兰便开始建造漂浮房屋;2019 年,当地建成了世界上首个漂浮农场,佔地约半英亩,饲养了 40 头奶牛。为应对随海平面上升而来的水浸,鹿特丹亦广设可以兼作应急水库的停车场、可充当蓄水池的公园,以及建于浮桥上的房屋。

最近,该城更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浮动办公室。此建筑停泊于莱茵港(Rijnhaven),楼高 3 层、佔地 50,000 平方呎,坐落在距离陆地约 60 呎的浮动地基上,人们可通过登船梯进出。更特别的是办公室能够顺应潮汐浮动,即使水位上升至足以淹没港口,建筑物也会随之上升,不会受到任何损坏。

浮动办公室由当地建筑公司 Powerhouse Company 设计,公司亦正沿著港口重新发展 12 英亩的场地。目前,旨在为各国及商业机构提供气候变化支援与建议的国际组织 Global Center on Adaptation 已在浮动办公室设立总部,亦有建筑师开设办公室,另外还有餐厅、带泳池的公共露台等配套。

办公大楼的建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浮动混凝土地基及木结构建筑。在地基方面,建筑师特意借鉴建于浮动混凝土块上的房屋。公司合伙人 Nanne de Ru 解释,他们将 15 个浮动块组合成大楼底部,再以其他地方制造的物料组装建筑物,“就像砌乐高积木一样”。而整个建筑固定在一对大型繫船柱上,令其更稳定,避免摇晃。他指:“即使暴风雨来临,仍然感觉平稳。”团队更利用港口的水,为建筑物降温。

楼宇的供电亦能够自给自足,产生的能源比所耗的多出 140%。这得益于屋顶上超过 9,000 平方呎的太阳能电池板、遮阳阳台以及牆壁上的厚羊毛隔热层。从设计到完工,大楼的建造时间约为 18 个月;在陆地上的建筑物则需要大约 2 到 3 年。De Ru 表示,漂浮建筑的成本虽比陆地上类似的建筑贵约 30%,但随著时间过去,其较低的能源消耗将能抵消支出。此混凝土地基的设计寿命约为 50 年,与普通房屋的平均寿命相约,然而,届时建筑物所用的木材仍可转移到别处继续使用。De Ru 指:“可以拆下整个建筑,然后在陆地上重建。”

De Ru 认为漂浮大楼的概念可应用在其他地方:“或许可以在曼哈顿建造类似的建筑。此项目应用了很多荷兰的知识,但其实既容易又简单,可于西方世界的任何地方兴建。”漂浮办公室不仅进一步证明该国与水共存的能力,更提供了建设框架予纽约、新奥尔良及迈阿密等受同样威胁的美国沿海城市。

点击这里看原文:全球最大漂浮辦公室:旨在防災?



分类:兔子洞, 全球

标签: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