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警告:中国经济正走向“死胡同”

一位中国高级观察人士表示,中国领导层正在依靠出口激增来重振下滑的增长,但这些政策无法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摆脱困境。

J Capital Research 联合创始人、《狂野之旅:中国经济开放与关闭的简史》一书的作者安妮·史蒂文森-杨 (Anne Stevenson-Yang) 周六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了北京方面的失败。

她写道:“多年来不稳定和不负责任的政策、共产党的过度控制以及未兑现的改革承诺,导致中国经济陷入了死胡同,国内消费需求疲软,增长放缓。” “中国领导人认为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出口。”

史蒂文森-杨预测,随着廉价制成品继续涌入市场,其结果将是与中国贸易伙伴关系更加紧张,而中国人民将变得更加悲观,导致政府变得更加镇压。

她说,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是共产党的过度控制,这种控制不会消失,而其专注于增加更多工业产能的战略却适得其反。大多数经济学家建议中国领导人放松对私营部门的控制并促进更多消费,这将需要改革政府——“这是不可接受的,”她补充道。

1989 年的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是政府自由化的一个机会,以应对十年前开始的经济改革中私营部门不断增长的情况。但史蒂文森-杨指出,这会削弱共产党的权力。

“相反,中国领导人选择向抗议者开枪,进一步收紧党的控制,并依赖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她说。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投资驱动的增长试图安抚人民,而其廉价的出口则压低了西方的价格。与此同时,中国各地的债务不断堆积,新的基础设施和住房未得到充分利用。

史蒂文森-杨警告说,现在,习近平主席已经没有政策选择了,因为中国消费者拒绝增加支出,而中国的贸易伙伴对其出口设置了更多壁垒。事实上,拜登政府准备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严厉关税。她补充说,创新也不会起到拯救作用,因为中国经济仍然主要依赖于复制现有技术。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改变中国并令世界着迷的‘改革开放’时代已经在呜咽中结束,”她总结道。 “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中国人必须‘深挖地道、到处储存粮食、永不称霸’。”这种围攻心态正在卷土重来。”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危机、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美国对关键技术的限制导致了人们对所谓“失去的十年停滞”的预测。资深策略师埃德·亚德尼(Ed Yardeni)去年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示,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疗养院”。

但一位高级中国专家上个月警告不要出现这种悲观情绪,称这可能导致美国变得自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写道:“虽然近年来增长放缓,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是美国的两倍。”



分类:中国

标签:,

发表评论